English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/红马报

一桥两山塘

2020-11-11 15:56:52

11月17日,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上午,和同事一起驱车去平湖广陈的明月山塘游玩。

由于那天广陈镇正在举行2019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赛,进山塘村的主要公路进行了封路,我们只好兜兜转转,从乡间小路穿梭而去。广陈镇不愧是“农业经开区”,开车途中,映入我们眼帘的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。蓝天白云下,沉甸甸的金黄色稻穗迎风摇曳,好像在微微点头欢迎我们的到来。

穿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,我们看见道路旁边长长的影壁上四个白色的大字“明月山塘”,我们的目的地山塘村终于到了。山塘村一带历史悠久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唐代(618-907年),平湖地区的东江出海口湮塞后,与三泖相连的山塘,河道宽阔、水势旺盛,华亭旧志与长泖并称为金山腹地‘诸水之源’。清末民初的盐溪竹枝词对山塘有这样的描写:“山塘桥下水东流,渔火江枫几度秋。宛如姑苏城外路,烟波十里荡轻舟。”由此可见,当时的山塘一带,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、饮酒游览的旅游胜地。

青砖白墙黛瓦,走在山塘村的老街,那些鱼鳞状的瓦片,攀爬在白墙上的绿色爬山虎,廊下挂起的红灯笼和一面面鲜红的五星红旗,来来往往打招呼的居民,都在低声述说着山塘的闲适。街上三三两两的人信步闲逛。街两侧,是村民用自家房屋所改造成的小商铺,有卖尺糕、鸡蛋糕、萝卜丝饼等各类糕点小吃的,有卖菜米油盐酱醋茶的,经营着生活,过着古镇的那份悠闲。在小桥流水人家、亭台楼阁间,“半亩方塘”成了村中一处静谧的小公园。“明月山塘照,清风翠竹笑”,旁边的“明月亭”上的一幅对联,就是对这“半亩方塘”的真实写照。漫步走在塘边的青石板路上,粉墙黛瓦的民居,古朴的瓦片围墙,周边草木丰茂,翠竹摇摆,伴着塘里的水车摇动,水声清脆,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九寨之中,如世外桃源般与世无争,悠闲自在。离这儿不远就是漫时光咖啡屋,逛累了就可以来这坐坐,和友人打趣,认识天南海北的朋友。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一座典雅复古的咖啡馆,一个靠近窗户的座位,一首治愈的音乐,一杯咖啡一本书。你就将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“漫时光”。旁边还有装修别致的“钹子书馆”,可以泡上一杯茶,听听钹子书。

走到老街的尽头,便来到了山塘河边。这里注定是一个神奇的存在,一条山塘河穿村而过,将村子一分为二,便有了南北山塘,这就是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和浙江平湖广陈镇山塘村的分界线,由此也成就了一座山塘桥横跨两个省的传奇。古老的山塘桥将两地连接在一起,见证着桥两岸祖祖辈辈的相亲相邻。据史料记载,古老的山塘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,桥长仅22米,桥面由12块长条石拼接而成;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已经快200年了,等着人们去揭开它连接浙沪两地的传奇故事。跨上山塘桥,我们可以自豪地说:“我分分秒秒从浙江穿越到了上海啦!”

走下山塘桥,来到金山廊下北山塘,老街也是白墙黛瓦,店铺林立,古色古香。我们来到了百姓舞台广场。“古有集镇桥跨两省分南北,今看山塘河穿一市聚春秋”,广场楼台的一幅对联形象地说明了南北山塘。旁边以百年历史的山塘小学改建成的廊下镇民俗苑,将各式建筑都将原始原样地保留了下来,粉墙黛瓦,尽是江南。在一排朝南的落厍屋里布置了民国时期家庭装饰格局,有中堂、书房等,用各式各样的青瓷和创意青瓷作为摆设供人观赏,大气而不失精致、活泼又不失端庄。

走走逛逛,我们又跨上山塘桥,回到浙江平湖的南山塘,来到了一家“前程似锦”的农家乐就餐。这里的菜均为农家特色,有阿婆红烧肉、老笋干烧肉、油焖茄子、囤鸭豆腐干等,这里餐厅就是一间间的农家屋子,宽敞明亮,典雅中又不失安静。老板告诉我们,他们一家刚开始经营,随着山塘知名度的提升,游客也慢慢多了起来,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。我们吃好饭,便坐在餐厅喝茶,老板时不时地抽空过来和我们闲谈山塘的前世今生。

从农家乐出来,我们便漫步走出山塘老街,半日山塘游结束。

在这快节奏时代里,抛开一切喧嚣纷扰,在这别样的古村感受一桥两山塘的神奇体验,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!



信息产业部备案/许可证编号 浙ICP备140225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