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转发的曹桥退休老师戴老师的文章《宋家滩桥小记》,于是我打开阅读,映入眼帘的是“南湖文学”几个大字,才发现这是一个发表文章的微信平台。于是,我添加了《南湖文学》,阅读了各位文学爱好者的美文,一下子被吸引住了,重新燃起了文学的梦想。
文学梦,这是小时候就有的梦想。读书时代,梦想自己的文章能在报纸、书刊上发表,印成铅字文,那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。在初、高中时,我先后在《金平湖》报、《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》上发表文章。
93年8月,参加工作后,在《嘉兴团训》刊首语发表了一篇散文。之后,在坚持业余写企业新闻报道的28年里,写过并发表的新闻稿件无数,而写的散文却很少,更谈不上去外面媒体发表。直到我结缘了《南湖文学》,抱着试试看的心情,投了第一篇散文《我家的柿子树》,竟然发表了,我怦然心动啊!之后,作家乔牧风老师给文章作了很高的评价,让我受宠若惊。他说“文章通过对家庭柿子树的记实,让我们了解到了这棵柿子树的来历。它的生根成长,开花结果,柿味香甜,人情味美,都离不开母亲的细心呵护。全文写得仔细翔实,写文章就像种果树,成熟了,味道就出来了。特别是结尾的抒情描述,文学性很强,读者欣欣然地接受熏陶感染。谢谢毛老师!”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,自己的文章能得到两位作家老师的重视与肯定,我心情特别激动,也更激发了自己的写作和投稿热情。
第二天,刚好公司调休,于是我把前期写的《桥边思绪》进行了修改,并改题目为《马厩桥边思绪》投稿给了编辑部。想不到,我的第二篇文章也发表了。乔老师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:“文章用翔实的乡情史料,通过实地实景事情的文字记实和描写,把马厩庙这一标志性的地名、地方连接起人们的生活、建设、发展和深深地情思交集沟连起来。谢谢有血有肉,有景有情,令人读来有滋有味!谢谢毛老师!”我很高兴地把文章链接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,引来了好多同学、同事、朋友在朋友圈或平台上点赞、评论。同学小吴评论说:“老同学的文笔像过滤的筛网,筛去记忆中的泥土,留下了闪光的金子,带我们回到了见证我们成长的马厩大桥。马厩大桥承载了我们童年的记忆,上学放学,桥上走过,欢声笑语,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触手可及。”朋友小李评论说:“文章写出了马厩大桥的历史由来、马厩古镇的唯美,民情淳朴、马厩文化……”朋友老黄评论说:“我们马厩古镇就需要文化内蕴的挖掘和宣扬,毛老师,加油!”还有好多评论,都说难舍家乡大桥情结,难忘乡愁记忆,文章勾起了对马厩古镇、大桥、小学的美好记忆。
因为爱好,我喜欢上写文章。也因为有缘,我结识了《南湖文学》,受到了素未谋面的作家、编辑老师的信任与厚爱,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燃起文学的梦想!“用写散文的目光,去看待这个善变的世界,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美好在眼前。”《南湖文学》平台上李建明老师的话语,道出了散文的魅力。今后,我将继续拿起手中的笔,书写生活的美好,继续圆我的文学梦!(毛建良)